近日,《当代广西》【学习强国】关注报道我校“廉·行”工程赋能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文章聚焦我校2024年首批16个示范项目,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学科文化资源“双核”驱动、文化生态动态平衡等创新路径,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高校廉洁教育新格局,有力推动了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质增效。
现将报道转载分享。
廉·行”工程赋能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高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以廉修身,以洁润人,夯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修养根基,事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坚持“三全育人”,聚焦项目引领示范,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是持续丰富校园廉洁文化内涵,全域推进清廉高校建设提质增效的关键。2024年,广西师范大学设立了16个“廉·行”廉洁文化示范建设项目,着力强化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多元主体协同浸润。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效度依赖于主体间的深度互动涵化。一是学生主体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实现廉洁认知的自我内化。学生既是教育对象,更是高校廉洁文化的“当事人”。“古莲清风”项目开发“廉洁剧本杀”,通过历史典故重现,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实现价值观内化;“廉心石语”项目培养“廉石解说员”团队,通过朋辈讲解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的双向赋能;“格物探理,以廉润心”项目聚焦学科德育,通过微观实践在实验过程中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廉洁品格。二是学者主体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筑牢学生精神根基。教师在文化传承中深化育廉使命。“清马话廉”项目集聚党史党建领域专家学者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学理性阐释;“校史看廉”项目开发校史人物廉洁微课,通过师德典范的故事实现学术权威向价值标杆的转化。三是管理主体从单向管控到双向赋能,激发学生的廉洁内驱力。管理机制的创新是形成治理合力的关键。“研而有信”项目构建“学校—培养单位—实验室—导师”四级管理体系,将学术诚信教育嵌入科研全过程,将流程管理转化为教育载体,激发主体间的协同效能。
学科文化资源“双核”驱动。学科特色与文化底蕴的创造性转化赋能廉洁教育。一是学科资源从单一渗透到跨界融合,构建立体化育廉格局。专业知识的德育转化是廉洁资源活化的突破口。“廉心石语”项目的“地质中的廉洁哲学”课程用岩石形成机理类比干部成长规律;“设计建廉 启智润心”项目打造“莲心宝宝”IP形象,利用动漫视频的可视化传播廉洁理念;“古莲清风 职启廉韵”项目在“模拟导游”课程中嵌入廉洁讲解实训;“植谱清风”项目用植物特性隐喻廉洁品格并设立廉洁植物陈列专区;“清风E站”项目以信息技术赋能和环境空间塑造为核心,探索“数字技术+廉洁教育”的实践路径。二是文化资源由历史叙事至当代转译,形成廉洁教育新模式。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的现代阐释是强化价值认同的丰厚土壤。“漓水青莲”项目整理古籍中的廉洁箴言,“口述馆藏”项目活化典籍;“廉泉独秀”项目挖掘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廉洁基因,链接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对话。
文化生态动态平衡。廉洁文化生态的构建需通过教育场域与社会场域的深度融合,形成“内生驱动—外延辐射”的动态平衡机制。一是内部生态从“活动堆砌”到“体系贯通”,构建相互联动的育廉链条。廉洁教育要素的系统集成是提质增效的基础。“人文清风 书香廉影”项目依托独秀书房品牌积淀,构建“图书展陈+主题活动+学术引领”立体场景,构建“校内深耕—校际联动—社会渗透”三级传播体系,推动廉洁文化从校园“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二是外部生态从“校园循环”到“社会衍射”,形成廉洁育人良性循环。社会延伸是检验廉洁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文澜廉韵”项目联动东盟国家开展廉洁文化交流,开发多语种教育课程;“法韵清风 法镜映廉”项目组织普法活动,深入社区服务群众;“莲心宝宝”廉政警示牌从校园走向社区,形成廉洁文化符号的溢出效应。
构建育廉的浸润体系。廉洁教育的深度浸润依赖于多维场景的协同作用。一是物理场景筑基。依托“人文实验室”打造具象化廉洁符号,将独秀书房建成“廉洁文化主题专区”,集成廉政书架、警示教育片展播等功能模块,广泛服务师生员工;生物多样性博物馆设立“植谱清风”廉洁植物展区,实现自然景观与价值教育的有机融合。二是数字场景增效。以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计算机学院推出智能交互橱窗,通过“科研伦理十问”互动游戏,使廉洁教育更具趣味性与参与感。三是实践场景深化。推动廉洁理念向行动转化,组织学生赴社区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将法律条文转化为鲜活案例;“清马话廉”宣讲团深入中小学开展情景剧表演,以“青言青语”“童言童语”传递廉洁价值,推动廉洁文化向家庭、社会延伸。
构建专业化支撑的赋能体系。学科优势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为廉洁文化建设注入持续动能。一是学科赋能强基。构建专业知识与德育目标的共生逻辑,旅游管理专业将廉洁讲解词编写纳入课程考核,学生在实训中同步提升专业技能与价值认知;设计专业以设计视觉符号构建“抬头见廉、低头思廉”的日常化教育场景。二是技术赋能拓维。数字化工具重塑教育形态,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廉洁主题建筑模型,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体教具;图书馆通过古籍文献数字化,开发廉洁箴言数据库,为学术研究提供资源支撑。


《当代广西》报道链接:https://www.ddgx.cn/show/88163.html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