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党风廉政建设办公室 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

职务消费”黑洞“大 制度化公开化民主化是根本选择

2009年06月02日 人员机构
分类: 未分类
 
  职务消费存在的严重问题,实质是一些干部滥用权力、为己谋私,是公共权力滥用和私有化的又一种表现

  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广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合理的职务消费,是公务人员履职的重要条件,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必须支付的成本,人民群众不仅能够理解,而且也愿意承受。但是,对职务消费中的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和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问题,人民群众是无法接受的,由此产生的不满和意见,近年来在社会上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烈。

  职务消费“黑洞”大

  应该说,职务消费在我国的耗资是惊人的,且不断攀升,呈愈演愈烈之势。据有关材料显示,我国每年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左右,公车费用在3000亿元左右,公款出国(境)考察在3000亿元左右,仅此三项耗资就相当于4个三峡工程。这些数字不一定精确,但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在目前发生的职务消费中,有些是正常必要的,有些是不正常不必要的,还有一些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如公款吃喝中,有些干部是想吃就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公事吃私事也吃,有钱吃没钱打白条也吃,领导吃同事吃亲戚朋友也吃,一桌酒饭一头牛是常有的事。又如公车费用中,有的地方或部门超标准购置车辆,一辆车一栋房比比皆是;公车私用成普遍现象,1/3用于公务,1/3领导私用,1/3司机私用,已是公开的秘密。再如公款出国(境)考察的现象相当严重,有些出国(境)考察团报批时都声称是考察、培训、公务,但实际上却是旅游,2008年查处的浙江温州和江西新余两个出国考察团,就是典型案例。

  公权私用暗藏腐败

  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实质是一些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任意支配、挥霍国家和人民的资财,直接或间接地为自己谋取私利,是公共权力滥用和私有化的又一种表现,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是十分不利的。

  其一,会影响改革发展的健康运行。我国的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任务繁重艰巨,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又遇到了不少新的困难,这种形势迫切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勒紧腰带,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共克时艰。但现在有些干部讲排场、图享受,大吃大喝、滥配公车、公款旅游,开支惊人,有的地方或部门甚至还因此违规挤占挪用扶贫、支农、救灾等款项。据国家审计署2009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披露,有10个省区市违规使用财政支农资金达26.93亿元,其中用于建房买车的为5837.4万元。把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毫无节制地用在职务消费上,这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一种巨大浪费,而且也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

  其二,会助长不正之风和滋生消极腐败现象。职务消费与干部行使职权是紧密相联的,因此不合理或不正当的职务消费往往会伴生各种不正之风或消极腐败现象。如有的干部借职务消费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从中渔利;有的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挥霍公款,吃喝玩乐,过着灯红酒绿的奢侈生活;有的干部向有关单位或企业转嫁费用,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屡禁不绝;有的干部在职务消费上相互攀比,你追我赶,造成更大的浪费;有的干部以职务消费为名化公为私,侵占国家资财;有的干部还利用出国(境)考察之机敛财或外逃,等等。

  其三,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职务消费花的是人民的钱财,一些干部奢侈浪费,大把大把地挥霍人民群众辛苦创造的社会财富,势必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判。特别是在农村尚有一千多万人口没有脱贫、城镇尚有相当数量的人口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有些干部大吃大喝、游山玩水、骄逸享乐,不仅会增加当地的财政负担,而且会严重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拉开党群和干群之间的距离,为害之深,与贪污受贿等腐败不分伯仲。

  靠内外约束形成合力

  职务消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成因错综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制度不规范、运作不透明、监督不得力。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铁的决心和铁的纪律,着力解决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已是一个极为紧迫的任务。通过改革,建立起官员自我约束和制度刚性约束有机统一的长效机制,从而达到规范、严控职务消费的目的。就当前而言,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作出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一是加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控制职务消费,不能仅靠干部的道德良心,但得有相应的党性作风。实践证明,党性强、作风正的干部能够自觉摆正自己与人民的关系,牢记使命,珍惜人民的每一分钱财;只有党性不强、作风不正的干部,才会把手中的权力当成特权,尽情花费国家和人民的资财。因此,要控制职务消费,必须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强化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和自律意识,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严格执行中央关于精简经费开支的要求,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珍惜、花好人民的每一分钱,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告诫,以人民利益为重,正确看待个人得失,多想想为党和人民事业而牺牲的英烈们,多想想那些至今衣食住行仍然有困难的群众,多比比那些为党和人民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模范人物,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亲情所困,克己奉公,严格自律。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职务消费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二是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机制。

  规范职务消费,治本之道是改革。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使职务消费制度化、公开化、民主化,是规范和管理职务消费的根本选择。职务消费制度化,至少有三个问题要解决:消费的范围要明确界定,什么可花,什么不可花,要按照公务、职务的需要,严格作出规定;消费的标准要科学合理,消费标准的核定比较敏感,要统筹考虑各方利益,慎重而定,总的来说应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状况相一致,与职责、职务行使需要相一致,按照必需、节约的原则合理确定;消费的经费要严格控制,管住经费是控制职务消费的关键,对单位的经费特别是财政预算一定要从严从紧,把住职务消费约束控制的源头,杜绝想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的现象,同时要实行总量控制、包干使用、节约奖励、超支自负的政策,努力形成职务消费勤俭节约的激励导向。职务消费公开化,就是消费对象、消费范围、消费标准、消费内容、消费金额和管理程序等都要公开透明,及时向社会公开,避免“暗箱操作”,一旦把职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干部就会小心谨慎,按章办事,这样职务消费中的有些问题就能自然而然地解决。职务消费民主化,就是要由人民群众来主导职务消费的改革,只有人民才能把自己的钱看紧管住,如果由职务消费主体来主导职务消费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那么很难保证公平公正,因为他们是职务消费的直接受益者,所以一定要扩大人民群众在职务消费改革中的发言权、决定权。

  三是强化监督,严肃党纪国法。

  职务消费涉及到干部的自身利益,要规范和控制职务消费,除了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制度规章外,还需要加强公众、舆论和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专门机关的监督。今年2月,中办国办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并提出了8条具体措施。要通过各种监督检查,不断提高干部遵守制度规章的自觉性,对违反制度规章的职务消费行为,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该曝光的曝光,对一些影响大、危害严重的事件,要按照党纪国法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让那些占国家便宜、浪费人民钱财和搞消极腐败的干部付出相应的代价。

  (作者为中央纪委监察部杭州培训中心教育长)

(责任编辑:唐述权)
 
  职务消费存在的严重问题,实质是一些干部滥用权力、为己谋私,是公共权力滥用和私有化的又一种表现

  文/陈武明

  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广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合理的职务消费,是公务人员履职的重要条件,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必须支付的成本,人民群众不仅能够理解,而且也愿意承受。但是,对职务消费中的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和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问题,人民群众是无法接受的,由此产生的不满和意见,近年来在社会上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烈。

  职务消费“黑洞”大

  应该说,职务消费在我国的耗资是惊人的,且不断攀升,呈愈演愈烈之势。据有关材料显示,我国每年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左右,公车费用在3000亿元左右,公款出国(境)考察在3000亿元左右,仅此三项耗资就相当于4个三峡工程。这些数字不一定精确,但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在目前发生的职务消费中,有些是正常必要的,有些是不正常不必要的,还有一些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如公款吃喝中,有些干部是想吃就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公事吃私事也吃,有钱吃没钱打白条也吃,领导吃同事吃亲戚朋友也吃,一桌酒饭一头牛是常有的事。又如公车费用中,有的地方或部门超标准购置车辆,一辆车一栋房比比皆是;公车私用成普遍现象,1/3用于公务,1/3领导私用,1/3司机私用,已是公开的秘密。再如公款出国(境)考察的现象相当严重,有些出国(境)考察团报批时都声称是考察、培训、公务,但实际上却是旅游,2008年查处的浙江温州和江西新余两个出国考察团,就是典型案例。

  公权私用暗藏腐败

  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实质是一些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任意支配、挥霍国家和人民的资财,直接或间接地为自己谋取私利,是公共权力滥用和私有化的又一种表现,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是十分不利的。

  其一,会影响改革发展的健康运行。我国的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任务繁重艰巨,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又遇到了不少新的困难,这种形势迫切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勒紧腰带,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共克时艰。但现在有些干部讲排场、图享受,大吃大喝、滥配公车、公款旅游,开支惊人,有的地方或部门甚至还因此违规挤占挪用扶贫、支农、救灾等款项。据国家审计署2009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披露,有10个省区市违规使用财政支农资金达26.93亿元,其中用于建房买车的为5837.4万元。把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毫无节制地用在职务消费上,这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一种巨大浪费,而且也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

  其二,会助长不正之风和滋生消极腐败现象。职务消费与干部行使职权是紧密相联的,因此不合理或不正当的职务消费往往会伴生各种不正之风或消极腐败现象。如有的干部借职务消费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从中渔利;有的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挥霍公款,吃喝玩乐,过着灯红酒绿的奢侈生活;有的干部向有关单位或企业转嫁费用,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屡禁不绝;有的干部在职务消费上相互攀比,你追我赶,造成更大的浪费;有的干部以职务消费为名化公为私,侵占国家资财;有的干部还利用出国(境)考察之机敛财或外逃,等等。

  其三,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职务消费花的是人民的钱财,一些干部奢侈浪费,大把大把地挥霍人民群众辛苦创造的社会财富,势必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判。特别是在农村尚有一千多万人口没有脱贫、城镇尚有相当数量的人口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有些干部大吃大喝、游山玩水、骄逸享乐,不仅会增加当地的财政负担,而且会严重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拉开党群和干群之间的距离,为害之深,与贪污受贿等腐败不分伯仲。

  靠内外约束形成合力

  职务消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成因错综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制度不规范、运作不透明、监督不得力。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铁的决心和铁的纪律,着力解决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已是一个极为紧迫的任务。通过改革,建立起官员自我约束和制度刚性约束有机统一的长效机制,从而达到规范、严控职务消费的目的。就当前而言,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作出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一是加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控制职务消费,不能仅靠干部的道德良心,但得有相应的党性作风。实践证明,党性强、作风正的干部能够自觉摆正自己与人民的关系,牢记使命,珍惜人民的每一分钱财;只有党性不强、作风不正的干部,才会把手中的权力当成特权,尽情花费国家和人民的资财。因此,要控制职务消费,必须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强化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和自律意识,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严格执行中央关于精简经费开支的要求,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珍惜、花好人民的每一分钱,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告诫,以人民利益为重,正确看待个人得失,多想想为党和人民事业而牺牲的英烈们,多想想那些至今衣食住行仍然有困难的群众,多比比那些为党和人民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模范人物,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亲情所困,克己奉公,严格自律。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职务消费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二是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机制。

  规范职务消费,治本之道是改革。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使职务消费制度化、公开化、民主化,是规范和管理职务消费的根本选择。职务消费制度化,至少有三个问题要解决:消费的范围要明确界定,什么可花,什么不可花,要按照公务、职务的需要,严格作出规定;消费的标准要科学合理,消费标准的核定比较敏感,要统筹考虑各方利益,慎重而定,总的来说应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状况相一致,与职责、职务行使需要相一致,按照必需、节约的原则合理确定;消费的经费要严格控制,管住经费是控制职务消费的关键,对单位的经费特别是财政预算一定要从严从紧,把住职务消费约束控制的源头,杜绝想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的现象,同时要实行总量控制、包干使用、节约奖励、超支自负的政策,努力形成职务消费勤俭节约的激励导向。职务消费公开化,就是消费对象、消费范围、消费标准、消费内容、消费金额和管理程序等都要公开透明,及时向社会公开,避免“暗箱操作”,一旦把职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干部就会小心谨慎,按章办事,这样职务消费中的有些问题就能自然而然地解决。职务消费民主化,就是要由人民群众来主导职务消费的改革,只有人民才能把自己的钱看紧管住,如果由职务消费主体来主导职务消费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那么很难保证公平公正,因为他们是职务消费的直接受益者,所以一定要扩大人民群众在职务消费改革中的发言权、决定权。

  三是强化监督,严肃党纪国法。

  职务消费涉及到干部的自身利益,要规范和控制职务消费,除了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制度规章外,还需要加强公众、舆论和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专门机关的监督。今年2月,中办国办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并提出了8条具体措施。要通过各种监督检查,不断提高干部遵守制度规章的自觉性,对违反制度规章的职务消费行为,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该曝光的曝光,对一些影响大、危害严重的事件,要按照党纪国法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让那些占国家便宜、浪费人民钱财和搞消极腐败的干部付出相应的代价。

  (作者为中央纪委监察部杭州培训中心教育长)

(责任编辑:唐述权)
 
  职务消费存在的严重问题,实质是一些干部滥用权力、为己谋私,是公共权力滥用和私有化的又一种表现

  文/陈武明

  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广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合理的职务消费,是公务人员履职的重要条件,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必须支付的成本,人民群众不仅能够理解,而且也愿意承受。但是,对职务消费中的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和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问题,人民群众是无法接受的,由此产生的不满和意见,近年来在社会上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烈。

  职务消费“黑洞”大

  应该说,职务消费在我国的耗资是惊人的,且不断攀升,呈愈演愈烈之势。据有关材料显示,我国每年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左右,公车费用在3000亿元左右,公款出国(境)考察在3000亿元左右,仅此三项耗资就相当于4个三峡工程。这些数字不一定精确,但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在目前发生的职务消费中,有些是正常必要的,有些是不正常不必要的,还有一些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如公款吃喝中,有些干部是想吃就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公事吃私事也吃,有钱吃没钱打白条也吃,领导吃同事吃亲戚朋友也吃,一桌酒饭一头牛是常有的事。又如公车费用中,有的地方或部门超标准购置车辆,一辆车一栋房比比皆是;公车私用成普遍现象,1/3用于公务,1/3领导私用,1/3司机私用,已是公开的秘密。再如公款出国(境)考察的现象相当严重,有些出国(境)考察团报批时都声称是考察、培训、公务,但实际上却是旅游,2008年查处的浙江温州和江西新余两个出国考察团,就是典型案例。

  公权私用暗藏腐败

  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实质是一些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任意支配、挥霍国家和人民的资财,直接或间接地为自己谋取私利,是公共权力滥用和私有化的又一种表现,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是十分不利的。

  其一,会影响改革发展的健康运行。我国的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任务繁重艰巨,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又遇到了不少新的困难,这种形势迫切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勒紧腰带,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共克时艰。但现在有些干部讲排场、图享受,大吃大喝、滥配公车、公款旅游,开支惊人,有的地方或部门甚至还因此违规挤占挪用扶贫、支农、救灾等款项。据国家审计署2009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披露,有10个省区市违规使用财政支农资金达26.93亿元,其中用于建房买车的为5837.4万元。把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毫无节制地用在职务消费上,这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一种巨大浪费,而且也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

  其二,会助长不正之风和滋生消极腐败现象。职务消费与干部行使职权是紧密相联的,因此不合理或不正当的职务消费往往会伴生各种不正之风或消极腐败现象。如有的干部借职务消费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从中渔利;有的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挥霍公款,吃喝玩乐,过着灯红酒绿的奢侈生活;有的干部向有关单位或企业转嫁费用,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屡禁不绝;有的干部在职务消费上相互攀比,你追我赶,造成更大的浪费;有的干部以职务消费为名化公为私,侵占国家资财;有的干部还利用出国(境)考察之机敛财或外逃,等等。

  其三,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职务消费花的是人民的钱财,一些干部奢侈浪费,大把大把地挥霍人民群众辛苦创造的社会财富,势必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判。特别是在农村尚有一千多万人口没有脱贫、城镇尚有相当数量的人口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有些干部大吃大喝、游山玩水、骄逸享乐,不仅会增加当地的财政负担,而且会严重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拉开党群和干群之间的距离,为害之深,与贪污受贿等腐败不分伯仲。

  靠内外约束形成合力

  职务消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成因错综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制度不规范、运作不透明、监督不得力。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铁的决心和铁的纪律,着力解决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已是一个极为紧迫的任务。通过改革,建立起官员自我约束和制度刚性约束有机统一的长效机制,从而达到规范、严控职务消费的目的。就当前而言,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作出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一是加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控制职务消费,不能仅靠干部的道德良心,但得有相应的党性作风。实践证明,党性强、作风正的干部能够自觉摆正自己与人民的关系,牢记使命,珍惜人民的每一分钱财;只有党性不强、作风不正的干部,才会把手中的权力当成特权,尽情花费国家和人民的资财。因此,要控制职务消费,必须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强化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和自律意识,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严格执行中央关于精简经费开支的要求,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珍惜、花好人民的每一分钱,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告诫,以人民利益为重,正确看待个人得失,多想想为党和人民事业而牺牲的英烈们,多想想那些至今衣食住行仍然有困难的群众,多比比那些为党和人民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模范人物,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亲情所困,克己奉公,严格自律。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职务消费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二是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机制。

  规范职务消费,治本之道是改革。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使职务消费制度化、公开化、民主化,是规范和管理职务消费的根本选择。职务消费制度化,至少有三个问题要解决:消费的范围要明确界定,什么可花,什么不可花,要按照公务、职务的需要,严格作出规定;消费的标准要科学合理,消费标准的核定比较敏感,要统筹考虑各方利益,慎重而定,总的来说应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状况相一致,与职责、职务行使需要相一致,按照必需、节约的原则合理确定;消费的经费要严格控制,管住经费是控制职务消费的关键,对单位的经费特别是财政预算一定要从严从紧,把住职务消费约束控制的源头,杜绝想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的现象,同时要实行总量控制、包干使用、节约奖励、超支自负的政策,努力形成职务消费勤俭节约的激励导向。职务消费公开化,就是消费对象、消费范围、消费标准、消费内容、消费金额和管理程序等都要公开透明,及时向社会公开,避免“暗箱操作”,一旦把职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干部就会小心谨慎,按章办事,这样职务消费中的有些问题就能自然而然地解决。职务消费民主化,就是要由人民群众来主导职务消费的改革,只有人民才能把自己的钱看紧管住,如果由职务消费主体来主导职务消费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那么很难保证公平公正,因为他们是职务消费的直接受益者,所以一定要扩大人民群众在职务消费改革中的发言权、决定权。

  三是强化监督,严肃党纪国法。

  职务消费涉及到干部的自身利益,要规范和控制职务消费,除了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制度规章外,还需要加强公众、舆论和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专门机关的监督。今年2月,中办国办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并提出了8条具体措施。要通过各种监督检查,不断提高干部遵守制度规章的自觉性,对违反制度规章的职务消费行为,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该曝光的曝光,对一些影响大、危害严重的事件,要按照党纪国法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让那些占国家便宜、浪费人民钱财和搞消极腐败的干部付出相应的代价。


  (作者为中央纪委监察部杭州培训中心教育长)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